听障女生因“太美像AI”遭质疑:残障人士的美丽不该被双标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6:33    点击次数:123

"长得太完美也是错?"当西安美院的听障女大学生宸玥因运动会视频走红网络时,这句本该是玩笑的质疑,却真实地演变成一场针对残障人士的审美审判。比起普通网红收获的"女神"赞美,这位佩戴助听器的女孩得到的却是"像AI""假人"的刺耳评论——我们是否在用双重标准丈量不同群体的美丽?

当"完美长相"遇上"残缺标签"

宸玥事件中最吊诡的对比在于:普通网红做医美会被称赞"有审美""会投资自己",而同样承认微调的听障女生却被质疑"不真实"。网友的显微镜似乎自动为残障人士调高了倍数——既要求他们展现励志的"残缺美",又苛责他们不该拥有"过分的完美"。

这种矛盾在评论区体现得淋漓尽致:有人质问"聋哑人怎么还能这么会打扮",有人断言"肯定是团队包装的假人设"。这些言论背后,暴露出根深蒂固的认知偏见——残障人士的形象被固化为两种极端,要么是苦情的励志符号,要么就该是"不修边幅的真实"。

被折叠的"中间态生存"

仔细观察会发现,大众对残障人士的审美期待存在诡异的割裂。在公益广告里,我们乐于见到妆容精致的听障舞者;但在现实社交中,一个精心打扮的聋哑女孩反而引发 authenticity(真实性)危机。这种割裂迫使残障者陷入非此即彼的形象选择:要么彻底放弃外在管理强化"残缺"标签,要么承受"不像残疾人"的质疑。

宸玥在采访中提到"素颜更自然"的辩解,恰恰折射出这种压力。当普通人可以自由切换精致与素颜状态时,残障人士的每次形象变化都可能被解读为"人设表演"。这种审美凝视的暴力,本质上是对群体多样性的否定。

打破审美霸权的可能

值得玩味的是,当宸玥晒出校服素颜照自证"真实"后,舆论反而转向对她勇气的赞赏。这个反转揭示了一个潜在共识:我们期待的不是残障人士的外在形态,而是被看见的完整人格。就像宸玥自己说的"拥抱瑕疵才能完整",真正的包容不该计较五官的精致度,而该赞赏每个灵魂的独特性。

下次再遇到"美得不真实"的质疑时,或许我们该追问:到底是谁的认知不够真实?当社会能同时接受听障者素颜的痘印和精致的眼线,才是真正平等的开始。毕竟对美的定义权,从来不该带有身体条件的后缀。